《绝地求生:大逃杀》该不该获得年度游戏提名?
大小:3.8 GB时间:2024/03/17 08:47:34
《绝地求生:刺激战场》是款根据大逃杀游戏移植而来的生存冒险手游。游戏延续大逃杀玩法,高度还原场景与地图,力致给玩家们原汁原味的吃鸡体验。在这里你的目的只有一个,
今年的年度游戏大奖提名一出,就在玩家群体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要不是《星球大战:前线2》的微交易跑出来抢头条,现在大家搞不好还在讨论这个——“大逃杀”多人对战游戏《绝地求生:大逃杀》(Player Unknown’s Battlegrounds)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吃鸡”获得了提名。
从各方面来说,吃鸡都符合年度游戏提名的条件——娱乐度、游戏机制和玩家群体数量都很可观,Steam在线玩家数量第一,流行度满分,几乎无可挑剔。
但是,理论上来说,这款游戏还没有正式发售。
吃鸡目前的状态是大家所熟知的“抢先体验”,玩家可以花较少的钱去抢先进入一个“正在开发”版本的游戏,本质上就跟以前那种免费的试玩版没什么太大区别,是一种试用版的商品。
所以问题就来了,在一个颁给当年“发售的”最佳游戏的奖项中,出现这样一款游戏是否合适。
这显然是一款游戏没错,就算你跑到游戏零售店去买盒装游戏(当然国内不多),上面也会写着“仍需调整”字样,后续还会有首日补丁、升级补丁、DLC等各种各样的东西,绝对不止是发售日当天的那些内容。
但是,“游戏做完啦!等一下,这里我们再改一改……”跟“这游戏做完还早呢,我们在正式版发布之前还要做很多调整,而且,我们现在还没想好怎么调”是不一样的啊。
现在已经有媒体已经开始拿“年度游戏提名获得者”来宣传“吃鸡”了,而且网络上的讨论势头也越来越强烈。以下收集了一些外媒记者对于抢先体验游戏获得年度游戏提名的观点。
1.媒体编辑Royce Wilson表示“不认同”,并表示在评选当年哪个游戏最佳的时候,“是否正式发售”应该是参选条件之一。
“电影拍完了,还在做后期,能得奥斯卡吗?一项研究还在进行之中,能得诺贝尔吗?”他说。
“出于公平竞争起点一致的考虑,我认为年度游戏应该是已经正式发售了的游戏,得有一个基准来决定你是不是有参加当年评选的资格。”
“这对于那些努力做完游戏正式发售的游戏不公平,跟一些还没做完而且还要改动很多东西的游戏竞争年度游戏奖项。”
2.自由撰稿人Jason Imms表示“吃鸡”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特别是这款游戏还能这么流行。
“我的看法是,‘吃鸡’是一种文化现象,其意义远超过年度最流行的游戏,在盈利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实在太好玩了。”他说。
“根据完成度来一刀切肯定太武断了。评测本身就是相对主观的东西,在年度游戏评审上也脱不了这个属性。”
3.媒体编辑Sarah Ellen认为这事儿现在搞得太复杂了。
“我的老天,我们现在要进入抽象概念环节了,游戏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一款游戏,抢先体验和beta版游戏到底算不算游戏,它是确实存在的一款游戏,但仍在进化之中。”她说。
“但‘完整性’也是一种在传统意义上的必要元素,如果游戏处于‘开发中’的话,也就是说还需要补丁或是DLC开发这方面是没有的。”
“‘吃鸡’是否作为完整游戏发布的话有没有那么重要?(这要基于抢先体验阶段的游戏是不是意味着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测试)打个比方,《蝙蝠侠:阿卡姆骑士》当初发售的时候被人骂惨了,但如果它要是说自己是抢先体验版的话,是不是就没人骂了?钱还是一样赚,口碑也不受影响。现在‘吃鸡’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用抢先体验来解释,这对于另外那些受到严格要求的游戏是不是不公平呢?”
老爷躺着也中枪
4.撰稿人Ken Lee又提供了一些更进一步的观点,认为这给游戏记者在判断整个年度游戏概念的时候带来了新的问题。
“如果按照《时代》杂志年度人物的评选标准来看的话,那年度游戏并非必须要年度‘最佳’游戏,而是年度最有话题性的游戏。”他说。
“从这方面来说的话,‘吃鸡’毫无疑问会当选,但如果按照传统年度游戏的评选条件,比一比谁才是口碑最佳的游戏的话,那这游戏就不够格。”
5.撰稿人Jamie Dalzell表示这可以参照一下同类游戏:“这其实是一个抢先体验游戏中做得最成功的例子。”
“如果是《DayZ》的话,虽然话题度也不低,但我可能就不太认同。但现在是《绝地求生:大逃杀》,这个游戏拿出来单独嘉奖一下还是可以的。”他说。
6.最后,编辑Dylan Burns出来各打五十大板,也提供了另外一种看法。
“两边说得都有道理。唱片小样能拿格莱美吗?速写草图能拿艺术奖吗?这就跟抢先体验一样。”他说。
“但是,你跟一个吃了236小时鸡的人说这个没资格选年度游戏,他能服?”
目前来说,这个话题辩论的双方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设想一下,万一这游戏真获得了年度游戏奖项……那就更热闹了。